芭蕾雅客舞蹈研究室    /      Ruby  Red  綜合報導

 

    如何挑選一雙合適的硬鞋?」 是每一個芭蕾舞初學者最切身的疑問。唯有穿上適合自己的舞鞋,才能舒適無後顧之憂地呈現出最美的舞姿。

     其實,要挑選出一雙適合自己的硬鞋並不困難,先決條件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腳型,切記不要貪圖舞蹈用品店所推出的舞鞋特價方案或盲目的接受同學或他人推薦的鞋款,因為每個人的腳型都不相同,所以建議購買時最好認真地試穿後再做決定。以下將介紹採購硬鞋的七大指標供您參考。

     硬鞋各部位的中文名稱如下

 硬鞋正反面圖  

 

七大重點指標

     指標一、鞋楦款式 (Box Shape) 

    一般來說,硬鞋的楦頭大致上分成窄楦、標準楦和寬楦三種。

鞋楦種類圖   

 

    挑選楦頭時,五隻腳趾頭在鞋內都要可以自然的平放,不可有趾頭彎折或交疊的現象,如此可避免動作時鞋面內對趾頭關節的摩擦,減少破皮、起水泡的狀況發生。

    楦頭的選擇可參考下列圖式,越靠近左邊的腳型可選擇窄楦,相對的越靠近右邊的腳型則可選擇寬楦。

鞋楦選擇圖1     

    

指標二、鞋面長度 (Vamp Length)

 

    鞋面長度的選擇需配合個人腳趾頭的長短做選擇。鞋面太長,腳不易踮上去,半踮(Demi-Pointe)也比較困難鞋面太短,踮腳時重心容易向前傾,平衡不易。

    腳弓弧度較小的腳型穿上鞋面較短的款式,腳背看起來會比較順,容易將硬鞋的檯面踮滿;反之,腳弓弧度大的則適合選擇鞋面較長的款式,支撐力較佳,可預防重心前倒。

  

指標三、鞋寬 (Width)

   

    硬鞋寬度有相當多種,各品牌皆有所不同。然而舞蹈用品店通常基於庫存管理的原因,會依據銷售好壞的情況來選擇進口的鞋款,因此庫存款式並不齊全。

 

鞋寬窄   寬足  

    試穿硬鞋時,若覺得某鞋款穿起來腳的支撐力不足,可試著穿上鞋面長一點或是寬度窄一點的款式,增加鞋子對腳的包覆力,提高整體支撐力。

    硬鞋寬度過寬時,腳掌與鞋的密合度低,踮腳時,全身的重量會壓在最長的腳趾頭上,腳趾頭的負擔會很大硬鞋寬度過窄時,腳部血液循環速度緩慢,嚴重的話,會出現輕微麻痺的感覺。

鞋寬   

如上圖硬鞋過寬,踮腳時容易偏離中心線。

 

 

指標四、鞋側面厚度 (Profile Height)

 硬鞋部位說明圖1

    試穿硬鞋時,以食指抬高鞋喉處,若能將一隻手指放進鞋喉處,就意味著此款鞋的側面高度過高。側面高度若太低,會增加腳趾甲的壓力,容易產生指甲變形、脫落,甚至是灰指甲的情況。

 

指標五、鞋底硬度 (Shank Strength)

 

    選擇硬鞋的硬度時,可依據每人的腳弓弧度、腳背力氣、個人偏好、鞋子使用的頻率和時間長短做為購買參考

    針對初學者而言,無論鞋子硬度如何,都可以達到加強腳背和腳力的目的。因此無須特別挑選硬度較強的鞋款,不旦不容易將鞋子踮滿,也容易打擊到小舞者們的信心。

    隨著穿鞋的經驗越來越豐富,腳力也會逐漸增強,腳型有時也會有些許的改變,選擇鞋款的硬度也應隨之調整。

鞋底硬度  

 

指標六、鞋後跟高度 (Heel Type)

 

    一般來說,大家在購買硬鞋時,比較少將腳後跟高度列入挑選的條件中,所以大部分的舞蹈用品店僅提供中等尺寸的腳後跟高度。

    腳後跟高度是指我們腳尖用力時,後跟的總長度有些人蹦腳時,腳後跟處會有許多橫向的摺皺紋,比起腳平踩在地上時,腳後跟高度明顯縮短許多。腳後跟高度不足時,動作間容易滑落;腳後跟高度過長時,踮腳時,腳跟處看起來好像有多餘的布料掛在後跟處,影響整體線條。

鞋後跟高     

 

 指標七、特殊功能 (Special Features)

 

    各品牌廠商不定時會開發出具有特殊功能的鞋款,包括材質的選擇、底板的長度(3/4底板),或是增加抗菌功能等,大家可依個人喜好去購買。

 

    以上就是挑選硬鞋時可供參考的七大指標。此外,建議大家選購硬鞋時也可攜帶平時習慣使用的羊毛墊、矽膠墊等用品,因為使用的護具不同,也會影響到鞋款的選擇喔

 

部分圖片文字編譯引述自  <Point Perfect>

 

arrow
arrow

    芭蕾雅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